课程建设

莆田卫生学校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0-09-23 0 次浏览


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农村医学(1003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专业学3年。

四、职业面向

专业类别

就业方向

就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

医药卫生类

农村基层卫生室乡镇卫生院

医生

执业助理医师 国家卫生部

四级 育婴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以“立德树人、三全育人”为宗旨,以“就业与升学”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基层医疗、卫生保健和防疫工作的高素质初级卫生技术人员,毕业后能在乡村医疗机构从事对常见病的防治、卫生保健、防疫及健康教育与咨询等工作,,并为高职院校输送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

以农村医疗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3年学习,应具有以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服务态度,并能顺利通过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为农村卫生事业而奋斗的奉献精神;能以高度责任感为农村群众服务。

(2).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服务意识;具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规范的职业行为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3).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4).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2.专业技能与知识

(1).掌握适合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防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

(2).具有处理农村急、危、重病人的能力。

(3).具备必要的护理技能。

(4).能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开展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和处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具有家庭巡诊能力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5).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应急处理原则增强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意识。

(6).熟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及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基层用药。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实训实习。

(一)公共基础课程

1.思想政治(144学时 8学分)

德育课程包括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为必修课程,前四个学期每个学期安排一门课程,每门课程安排36学时。

1)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3)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4)哲学与人生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语文(144学时 8学分)

中等护理专业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及文化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护理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日常生活和护理病案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国学经典文言文和医古文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护理职业生涯的发展。

3.数学(144学时 8学分)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4.英语(144学时 8学分)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体育与健康(144学时 8学分)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6.信息技术108学时 6学分)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护理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卫生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7.化学(81学时 4.5学分)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护理专业必需的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等化学基础知识,为护理专业的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指导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与护理工作有关的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8.历史72学时4学分)

本书为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由教育部教材局与职成司组织编写。全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以价值观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通识性教育与职教特色相结合、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为基本思路。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从课程性质与任务、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方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精心进行研制。

9.艺术36学时 2学分)

公共艺术(音乐篇 版)》基础模块主要内容包括聆听与感悟、美妙的歌声、璀璨的器乐;拓展模块主要内容包括舞蹈的魅力、走近戏剧。每个单元包括名人堂、艺术小辞典等栏目,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
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通过富有时代感的名曲佳作、使学生学习音乐、舞蹈和戏剧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了解其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分析音乐、舞蹈、戏剧与生活、社会、文化、情感以及其他艺术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音乐、舞蹈和戏剧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品质的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升生活品质。 

11.公共选修课程

1)医用心理学(36学时 2学分)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将心理学与医学紧密相连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学会运用心理诊断和治疗等技术为临床服务,进一步改进疾病的防治措施,提高医疗质量,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

2)生物化学基础(36学时 2学分)

通过系统讲授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生物氧化,物质代谢,遗传信息的传递,肝脏生物化学,维生素与无机盐的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注重掌握体内化学物质的生理和病理意义,贯彻“轻结构、重功能”、“讲理论、重应用”的基本思路,使学生能解释或阐述生物化学基本知识与人类健康、疾病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学习护理学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奠定坚实的生物化学基础。

(3)实用卫生法规(36学时2学分)

教学计划和课程目标紧密结合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点,同时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在教材正文中插入考点链接和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的案例分析,并将理论阐述、问题思考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突出了实用、简明、合理、新颖的特点,每章结尾安排了与考点相呼应的综合测试。

(二)专业(技能)课程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将护理专业课程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选修课程模块。

1. 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1)解剖学基础(108学时 6学分)

通过系统解剖学基础知识讲授及标本、模具的观察,使学生掌握组成人体各系统每个器官的位置及形态结构,了解其功能;通过组织胚胎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及显微镜下微细结构的观察,使学生熟悉细胞和各类组织的微细结构,了解人体发生、发育和生长的基本过程,为后续课程学习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正常形态学基础。

2)生理学基础(54学时 3学分)

通过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熟悉影响各种生命活动的主要因素,为学生临床学科的学习和从事基层疾病防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药理学(72学时 4学分)

主要内容是临床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用法、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药物应用护理基础知识。

4)诊断学基础(72学时4学分)

诊断学是一门关于诊断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检查方法的课程。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也是学习各门临床课的入门和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实验检查、医学影像学检查、心电图检查和其他检查等。

5)内科学(144学时 8学分)

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原则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课。主要内容包括内科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防治原则。

6)外科学(108学时 6学分)

外科学是研究以手术或手法为主要治疗方法的疾病诊断、预防、治疗知识和技能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无菌技术、休克、损伤、感染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颅脑、颈、腹等部分和泌尿生殖、运动等系统的常见病诊治原则和技能。

7)妇产科护理(72学时 4学分)

妇产科学是研究妇女在妊娠和非妊娠时解剖、生理变化和生殖器官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和保健的一门学科,属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生理产科、病理产科及妇科常见疾病

8)儿科护理(72学时 4学分)

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和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一门综合性医学科学,属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包括儿科学基础和儿科各系统常见疾病、儿科急症等内容。其总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儿科学基础理论知识,认识儿科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防治原则。

9)急救医学基础(48学时 3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从事急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观察、分析、评判各种紧急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急救、监护措施。

10)公共卫生基础(72学时 4学分)

公共卫生基础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与健康、常见疾病防制、预防保健策略和措施、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和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原理和方法。

2.专业选修课程模块

1)五官科学(36学时 2学分)

通过系统讲授眼、耳鼻咽喉及口腔的解剖及生理,五官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理论知识,能使用眼、耳鼻咽喉科常用器械对病人进行检查、诊断及治疗。

2)全科医学基础(36学时 2学分)

全科医学是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以家庭为单元的健康照顾、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照顾、全科医疗健康档案、健康管理、全科医学中的交流与沟通、家庭医学教育培训、循证医学、全科医疗中的伦理与政策法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等,并增加了全科医学基本技能实训等内容,培养医学生分析及解决社区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医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熟悉或了解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所需的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

3)常用护理技术(36学时 2学分)

通过系统讲解护理学相关理论、护理程序、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病人清洁的护理、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排泄护理、药物疗法、静脉输液与输血法、标本采集、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等基本理论和技能,学会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并规范操作。

4)营养与膳食指导(36学时 2学分)

通过系统讲授营养素和能量、各类营养素的营养价值、平衡膳食、社区营养、医院营养等基本理论和实训,使学生熟悉营养和膳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同时具备进行膳食调查、开展营养教育和膳食指导、制定食谱等技能,为学生将来在护理服务中开展饮食护理及营养教育,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打下必要的基础。

5)遗传与优生学基础(36学时 2学分)

通过系统讲授遗传病的基本概念、发病机理、传递方式、诊断、遗传咨询、优生优育的基本理论,使学生对遗传性疾病的基本规律有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初步具备对常见遗传性疾病的诊疗与咨询能力,为学生将来能利用优生学原理宣传推广优生优育措施打下必要的基础。

6)保健学基础(54学时 3学分)

主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大卫生观"以及"预防为主"的思想,通过学习获得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开展预防卫生服务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7)针灸与推拿(18学时 1学分)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了解各种刺灸法的基本知识及针灸操作技能;成人推拿、小儿推拿基本知识及推拿手法操作。学会运用针灸推拿治疗各种常见病症具体的操作技术。

8)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36学时 2学分)

通过系统讲授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和防治原则等,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能熟悉常见的免疫现象及免疫性疾病,掌握主要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和防治原则,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建立无菌观念,树立预防医学的基本理念,为将来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积累必要的知识。

9)病理学基础(36学时 2学分)

通过系统讲授病理学总论,使学生具备分析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基本病理变化的能力;通过系统讲授病理学各论,使学生具备分析各系统不同组织和器官疾病特殊规律的能力,能准确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护理及预后,为学生将来学习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10)传染病学(36学时 2学分)

了解常见传染病的病因、病理改变,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及治疗

11)中医学基础(72学时 4学分)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知道中医护理发展概况、中医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疾病、辨识证候的实用技能,熟悉常用的中医术语,学会常用中医治疗方法。

(三)、实训实习

1. 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为强化技能训练、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等而开设的综合性实训项目。主要内容如:阶段性医院见习、毕业实习前的综合实训、执业资格考试要求的实践技能训练等。

2. 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要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同时,保证实习岗位与本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一致。

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进行,共 48(含出科考试)。实习医院原则上安排在县级以上教学医院和综合性医院,轮流实习的主要科室包括综合医院妇产科4周,急诊科8周,内科12周,外科8周,儿科4周,中医4周,手术室2周,传染2周,精神科1周,皮肤及性病机动1周,五官科2周,社区服务中心2周。通过实习,让学生掌握农村医学专业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操作,能规范地进行各种相关操作。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学时与学分

各学期周学时安排

学时

学分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

学期

第四

学期

第五

学期

第六

学期

思想政治-职业生涯规划

36

2

2

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律

36

2

2

思想政治-经济政治与社会

36

2

2

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

36

2

2

语文

144

8

2

2

2

2

数学

144

8

2

2

2

2

外语

144

8

2

2

2

2

信息技术

108

6

3

3

体育与健康

144

8

2

2

2

2

化学

81

4.5

2.5

2

历史

72

4

2

2

艺术

36

2

1

1

必修课程学时学分

1017

56.5

占总学时数的比例:(29.89%)

实用卫生法规

18

1

1

医用心理学

36

2

2

生物化学基础

36

2

2

选修课程学时学分

90

5

占总学时数的比例:(2.64%)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学分

1107

61.5

占总学时数的比例:(32.53%)

解剖学基础

108

6

6

生理学基础

54

3

3

药理学

72

4

4

诊断学基础

72

4

4

内科学

144

8

4

4

外科学

108

6

6

妇产科学

72

4

4

儿科学

72

4

4

急救医学

54

3

3

公共卫生基础

72

4

4

专业核心课程学时学分

828

46

占总学时数的比例:(24.33%)

专业

选修

课程

五官科学

36

2

2

全科医学基础(含人际沟通)

36

2

2

常用护理技术

36

2

2

营养与膳食指导

36

2

2

遗传与优生学基础

36

2

2

保健学基础

54

3

3

针灸推拿

18

1

1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6

2

2

病理学基础

36

2

2

传染病

36

2

2

中医学基础

72

4

4

专业选修课学时学分

468

24

占总学时数的比例:(13.75%)

专业技能课程学时学分

1296

72

占总学时数的比例:(38.08%)

实习实训

毕业实习

500

25

28

毕业实习

500

25

28

实习实训学时学分

1000

50

占总学时数的比例:(29.39%)

职业技能鉴定

育婴师

2

职业技能鉴定学分

2

社会实践

2

毕业考

2

总学时总学分

3403

189.5

周学时数统计

34.5

34

32

31

28

28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本校现有专任教师45人,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人(20%),中级及以上专任教师24人(53.33%);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 “双师型”教师占35.56%;各专业配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1-2人。

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10人,均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高级职称4人(40%),中级及以上职称6人(60%),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学校教学及对专任教师的指导等专业建设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学设施

1.教室

多媒体教室每个班级固定一间,示教室一间(共用),计算机实训室二间(共用)。

2.校内实训实习室

校内实训实习必须具备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实训实习室。实训实习室的建设应保障教学、贴近临床、共享共用

 

序号

实训室名称

训练技能

训练学时数

1

妇产科实训室

会阴擦洗、外阴消毒、引导擦洗、阴道冲洗、产科常用手术、正常分娩、腹部四步触诊法

25

2

外科实训室

外科洗手,包扎,心肺复苏,清创换药,无菌准备,常见外科疾病护理,

40

3

内科实训室

心电图,模拟人心肺听诊,腹部触诊,全身体格检查,血压测定,血糖、尿糖测定

60

4

中医实训室

拔罐、针灸、推拿、刮痧

22

5

儿科实训室

新生儿沐浴、皮肤抚触、身高体重测量、皮褶厚度、更换尿布护理

18

6

药理实验室

各类常用药物的兔子实验,及药理试验

18

7

生理实验室

血型测定,体温、血压测定

12

9

人体解剖室

通过观看人体挂图、脏器模型、人体标本,掌握人体骨骼脏器的解剖结构,各大系统的生理功能

18

10

显微镜实验室

学会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完成实验报告

10

3.校外实训基地

序号

   

时间安排

1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已签订合作协议书

第三学年

2

莆田市第一医院

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已签订合作协议书

第三学年

3

莆田市仙游县医院

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已签订合作协议书

第三学年

4

莆田市荔城区医院

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已签订合作协议书

第三学年

5

莆田市城厢区医院

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已签订合作协议书

第三学年

6

莆田市涵江区医院

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已签订合作协议书

第三学年

7

莆田市秀屿区医院

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已签订合作协议书

第三学年

8

莆田平民医院

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已签订合作协议书

第三学年

9

莆田盛兴医院

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已签订合作协议书

第三学年

10

莆田协和医院

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已签订合作协议书

第三学年

(三)教材资源

序号

课程

教材名称及主编

出版单位

1

思想政治

职业生涯规划          (蒋乃平)

高等教育

2

思想政治

职业道德与法律        (朱力宇)

高等教育

3

思想政治

经济政治与社会

中国财经

4

思想政治

哲学与人生

高等教育

5

语文

语文(基础模块)      (倪文锦)

高等教育

6

数学

数学(基础模块)      (李广全)

高等教育

7

英语

英语(基础模块)

高等教育

8

体育

体育与健康            (郑厚成)

高等教育

9

化学

医用化学基础          (黄刚)

人民卫生

10

信息技术

计算机应用基础        (周南岳)

高等教育

11

历史

历史

高等教育

12

艺术

公共艺术

高等教育

13

解剖

解剖学基础            (王杯生)

人民卫生

14

营养学

营养与膳食指导        (刘奇)

人民卫生

15

中医学

中医药学基础

人民卫生

16

护理技术实训

常用护理技术

人民卫生

17

生理学

生理学                (彭波)

人民卫生

18

免疫学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吕瑞芳)

人民卫生

19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

人民卫生

20

遗传与优生

遗传与优生基础        (周德华)

人民卫生

21

内科学

内科学疾病防治

第四军医

22

外科学

外科学疾病防治

第四军医

23

妇产科

妇产科疾病防治

第四军医

24

五官科

五官科学

第四军医

25

儿科学

儿科学疾病防治

第四军医

26

预防医学

公共卫生基础

第四军医

27

心理学

医用心理学       

第四军医

28

全科医学基础

全科医学基础

第四军医

29

传染病

传染病学基础

第四军医

30

卫生保健

保健学基础

第四军医

31

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

第四军医

32

药理学

药理学

第四军医

33

诊断学基础

诊断学基础

第四军医

(四)教学方法

1.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和教学资源,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公共基础课可以采用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利用集体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演讲竞赛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再教育奠定基础。

3.专业基础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方法,利用集体讲解、师生对话、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模拟实验、机构参观和医院见习等形式,配合实物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手段,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比较抽象的原理性知识,具备护理专业的基础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4.专业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可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法组织教学,利用集体讲解、师生对话、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分组训练、综合实践、护理操作比赛、医院见习等形式,配合实物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资源、仿真模拟软件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5.选修课程可根据课程特点和学校特色,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五)学习评价

教学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即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注意吸纳家长、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评价,重视毕业生跟踪评价。

对学生进行职业综合能力评价,评价内容应涵盖情感态度、职业行为、知识点掌握、技能熟练程度和完成任务质量等。

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按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进行,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实践性强的课程应有技能考核。

毕业实习要进行出科考核,毕业考试科目为助理医师执业资格考试科目中的基础综合、专业综合和实践综合

(六)质量管理

总体方案依据《农村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制定:

考核与评价对专业目标实现的教与学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教学结果的完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更有效地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要注重诊断和指导,突出导向、激励的功能”。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专业目标,评价包括知识、技能与能力、态度三个方面,注重对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的研究,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总题目标要求:

以农村医疗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3年学习,应具有以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服务态度,并能顺利通过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1.树立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工作态度和为农村卫生事业而奋斗的奉献精神;

2.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3.熟练掌握临床诊疗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操作技能;

4.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原则

5.掌握急、危、重病人处理原则

6.学会必要的护理技能;

检查方案:

1、学生学习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包括毕业实习)、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所有课程均应参加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3方面。

2、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2种,各门课程的考核必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跨学期课程按学期分别计算;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未通过必须课程核时,可补考2次获取学分。

3、选修课的成绩评定也采用采用百分制,未通过等候课程考核时,可补考1次获取学分。

4、毕业实习各科出科考试通过,并获得30及以上学分时毕业实习合格。

5、内科学、外科学、急救学、护理学实训等学科除了理论考试外,还要进行技能操作考试,采用现场考核方法即学生面对教师,完成指定的操作,操作成绩不及格需补考,占期末成绩中终结性评价的10%。

6、德育课程评价,运用发展性课程评价,包括多种选择的评价内容、多个评价主体(课任教师、班主任)以及多种形式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手段,使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在整个学习过程(课前、课堂、课后、课外)中,既反映学生全程学习结果(成长记录),又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每学期课任教师的成绩占70%,班主任占30%。

7、体育课程评价,也采用发展性课程评价,包括体育课、两操、运动会、课外活动,学生病假情况等,由课任教师、班主任共同评价,课任教师占70%,班主任占30%。

8、毕业考试:时间安排在第三学年实习结束后,课程与助理执业医师考试的内容相似,安排三门分别是诊断学、大内科综合、大外科综合。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并与助理执业医师考试接轨,因此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及部分必修课程拟采用题库的方式对学生的阶段性、学期、学年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评。题库由学校自己开发,对照新教材,以单元为单位设置。可在每单元学习结束后,由学校根据本校的情况组织学生进行测评;也可作为每学期期末的综合性质量检查时试题的来源。题库中的试题由学科组组织教师按单元联合收集和编写,学校教育研究室审核通过。题库中题目的难度应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大纲和教材最基本的要求为依据来设置。

终结性评价:即每学期期末的综合性质量检查,占总评价分值的50%。主要采用机试、笔试与大面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性质量检查的试题来源来自上述题库,对于选择、填空、判断等适宜采用机试的题型,由学校组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在校内考试系统操作平台上完成测评,并生成成绩和质量分析;对于解答题、证明题等不适宜进行机试的题型,可由题库生成若干份不同的样卷,并组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进行笔试。

内科学、外科学、急救学、护理学实训等学科除了理论考试外,还要进行技能操作考试,采用现场考核方法即学生面对教师,完成指定的操作,成绩不及格需补考,占期末成绩中终结性评价的10%。

过程性评价:占总评价50%,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学生学习态度(占过程性评价的15%):含出缺勤、课堂纪律等方面的情况。

2)课堂笔记(占过程性评价的25%):含课前预习和课堂记录的完成情况、以及在课堂训练环节的表现。

3)课堂提问成绩记录(占过程性评价的15%):由教师根据学生课堂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等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4)课后作业(占过程性评价的20%):含作业完成情况和订正情况。

5)平时考评(占过程性评价的25%):主要指单元模块测试,用题库进行。

九、毕业要求

(一)、学生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修满学校规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所有学时学分,成绩合格,毕业时达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相关要求。

(二)、参加省教育厅规定的所有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合格,顶岗实习总评成绩合格,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合格,是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

                                    福建省莆田卫生学校

                                    20209


上一篇:下一篇: